如果说浓颜是香浓烈酒,味儿是冲着感官直来。
大部分人对于淡颜系的印象都是“说不出哪里好看,但就是好看”。自带净化感的淡颜美女,美的没有道理。
虽都是淡颜系,但这些淡颜美女淡的可不是千篇一律。
古装淡颜讲究的是古色茶香的淡,刘亦菲和刘诗诗的“一眼万年”就像一杯好茶余韵留香。
单拎她们的五官可能没有多么惊艳,但是合在一起给人的感觉就是能经得起观众们的慢慢品味。
而带有幼态感的淡颜美女,除了清纯可人,还对时间免疫。刚出道时和出道几年后基本变化不大。即使让陈都灵再次出演《左耳》,也不会有丝毫的违和感。
幼态清纯激起的保护欲,让人对这类淡颜系长相欲罢不能。
淡颜的亲和力在一众浓颜之间也瞬间拉满,“国民妹妹”的头衔与IU的淡颜系长相可脱不了干系。
韩国90后小花金泰梨的治愈系笑容完美诠释了淡颜的氛围感,轻轻松松让这个夏天的回忆泛着甜味。
淡颜的美带着点凡尔赛,一出场就像是在宣告:姐美的不负吹灰之力。
随着审美的改变,“美”的定义被拓宽。但从古至今都很吃香的淡颜,打的是个持久战。归根到底,淡颜指的是五官感受中的“留白”。
“留白”最初指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后来渐渐被用到了其它文化载体上。以“空白”为载体进而渲染出美的意境,这种想象是独属于淡颜的魅力。
中国传统古画上不仅重在写意,古画中对于美人五官的描绘,也是寥寥几笔,神韵尽出。画中的女性五官在面部的占比小,没有过多的胭脂粉黛,整体给人的观感清淡舒适,“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
从古画回归到现实,东方传统审美的延续让淡颜美女出圈的不是惊艳度,而是耐看度。
淡颜美女五官量感小,面部轮廓流畅,不像浓颜般带有比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但是五官和面部的适配度极高,美的很“合适”。
这种五官的点到为止,恰能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初看第一眼或许不足以赞叹,多看两眼之后再品,才能品出淡颜的味儿。
能被称为古典美人的也大多都是淡颜系长相,与现代装相比古装能轻易出圈,是因为古装放大了淡颜系的韵,填补了面部“留白”的想象空间。
很多人会把淡颜美女称为氛围感美女,因为她们静态氛围感的定格也非常抓人。清冷、疏离、温柔、清新,这些氛围的形容词,无需通过肢体动作展现,只要是这张脸,就是这个氛围。静态美人的形成无法量化,往往都是通过直观感受来主导。
不食人间烟火的淡颜系长相常被人评价为:没有世俗的欲望。
没有了五官的凌厉,淡颜美女们通常都会散发着一种无公害和攻击感的仙气。气质内敛不外放,让人觉得只要站在那儿就超脱世俗,与世无争。韩国的金敏喜作为淡颜美女的一大代表,散发的疏散慵懒和文艺女青年的气质绝配。
当然,在淡颜系这一大类中也不乏一些“接地气”类,和金敏喜一同出演《小姐》的金泰梨在《二十五、二十一》中,笑起来的邻家感散发着青春气息,这种感染力也是淡颜美女身上自带的天然气息。
这其实是大部分人存在的一个误区。一个是天生的面部特征,另一个是妆感。某种类型的长相和妆容一般都是同类适配,这样往往能将自身的长处放大。但两者无需画上等号,交叉连连看的碰撞反倒能赋予淡颜系美女另外一种惊艳。
淡颜的面部留白使妆容的可塑性更大,五官量感小的好处就是能随意改变五官占比。浓妆能增大面部的对比度和饱和度,制造淡颜系的记忆点。
淡颜美女时不时的惊艳感和柔和度切换,这种惊喜谁不想多来点!
毕竟浓颜系很难变淡,但是淡颜系可淡可浓。淡妆浓抹总相宜,说的也就是淡颜美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