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是中耳炎症的一种,中耳炎严重的时候会化脓,出现耳道疼痛感觉,而且会影响听力。中耳炎好发于儿童,这和小孩器官发育还不完善有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小孩中耳炎的防治。那么,分泌性中耳炎多久能好?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又称为渗出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黏液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鼓室积液、浆液性中耳炎、浆液—黏液性中耳炎、无菌性中耳炎,为耳鼻喉常见疾病之一。 分泌性中耳炎儿童多见。在上呼吸道感染后以耳闷胀感和听力减退为主要症状。由于耳痛不明显,儿童主诉不清,在小儿听力受到影响时家长才发现就诊,常常延误诊断和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可造成儿童的听力损失,影响言语语言发育,应高度警惕和及时观察治疗。对于成人单侧病变者,应尽早明确病因,排除鼻咽部及其周围间隙的占位性肿瘤,尽早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那么,分泌性中耳炎多久能好? 分泌性中耳炎为自限性疾病,有一定的自愈率,在给予有创治疗前患者应该严密观察3个月。分泌性中耳炎是否自愈取决于病因及积液时间的长短。由急性中耳炎遗留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约75%~90%在3个月时可以自愈,鼓室压图由B转为A、C型。约55%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可在3个月时自愈,但是,约1/3的患儿可能加重。在起病时间不祥的2~4岁的患儿中,约25%的患儿自愈时间为3个月。婴儿和小小儿的自愈率更高。2岁以上双耳分泌性中耳炎、病程在3月以上患儿,在6~l2个月时其自愈者约为30%。 药物治疗对于儿童,药物疗效短暂而有限,副作用多,不推荐使用。不主张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鼓膜充血不应该成为抗生素应用的指征,不主张联合使用抗组胺药及减充血剂,因为他们的副作用明显。也不主张普遍地长期使用口服激素治疗,除非个别病例。尚无证据支持咽鼓管通气、口服或鼓室内注射黏液促排剂及其他药物的治疗作用。 制作方法:首先将猪苦胆弄破,取出胆汁,然后将大尼片研成细末,最后将白矾枯熟,研成细末。将大尼片细末与胆汁混合,加白矾末搅拌成轧面条用的面穗样,凉干,研细,过筛,入瓶,备用。 治疗方法:在酒盅里加入5-6滴芝麻油,放入药粉,用火柴棒搅拌成粘稠糊状。将患者耳孔内滴入两滴双氧水消毒,然后用火柴棒沾药糊滴入患者耳底3-4滴即可,每天滴2次,连滴4天。过几天再滴2次,即可治愈。主治化脓性中耳炎和一般性中耳炎。 制作方法:先研黄连,然后加冰再研匀,装瓶。用时,先按常规消毒(用3%双氧水,或生理盐水,或浓茶水清洗外耳道脓液和药痂,并用清洁药棉擦干)。 治疗方法:用麦、草管或小纸管将药末吹入耳内,每日2—3次,一般3—5天见效。本方治疗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制作方法:先将黄连用适量乙醇浸泡1周后,用纱布过滤,冰片加入滤液中,溶解,再加乙醇至足量,摇匀即可。 |